顱咽管瘤可以全切嗎?INC巴教授顱咽管瘤手術病例交流
發(fā)布時間:2023-05-29 17:16:44 | 閱讀:次| 關鍵詞:顱咽管瘤可以全切嗎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 [案例]腦內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80歲的李奶奶,今年年初開始出現短暫視物模糊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在老伴的陪同下去醫(yī)院檢查發(fā)現:鞍上區(qū)占位性病變,顱咽管瘤可能性大。眼科檢查后,確實雙側視野同側缺損(左側),視物模糊。
治療過程:3月25日,在蘇州獨墅湖醫(yī)院,巴教授順利為李奶奶順利全切手術。
術后情況:術后李奶奶復視好轉,狀態(tài)很好,目前術后兩周,李奶奶已經順利出院。
顱咽管瘤(CPs)是生長緩慢的良性顱內腫瘤,位于鞍區(qū)-鞍上區(qū)。雖然已知死亡率低,但它們的位置和與鄰近神經結構的關系導致患者有明顯的神經、內分泌和視覺共病。這種腫瘤的侵襲性使得完全切除成為一個挑戰(zhàn),并有助于其復發(fā)。此外,這些腫瘤呈雙峰分布,接受手術治療,隨后接受其他輔助治療,如聚焦放射治療,如伽瑪刀。外科技術、成像工具和器械的進步已經導致了使用內窺鏡技術的外科手術的發(fā)展,通過放射療法治療殘余成分以靶向殘余腫瘤。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已經闡明了涉及腫瘤發(fā)展和復發(fā)的主要途徑,但是目前,隨著疾病和腫瘤的發(fā)展,除了手術、放射和內分泌管理之外,沒有向患者提供其他治療。
CPs占成人全部原發(fā)性腦內腫瘤的1%,在兒童中高達15%。這些腫瘤的發(fā)病率為每年每100,000名居民0.18例。病理學家雅各布·厄德海姆的一個描述。在1904年將這些腫瘤描述為“垂體導管腫瘤”,隨后哈維·庫欣將這些腫瘤描述為CPs。CPs是良性腫瘤,被國際衛(wèi)生組織(世衛(wèi)組織)分類為I級,發(fā)生于鞍區(qū)-鞍旁區(qū)。盡管CPs在組織學上是非惡性的,但完全切除是有挑戰(zhàn)性的,因為它接近和侵入鄰近的神經組織,包裹主要的脈管系統(tǒng),并涉及下丘腦和垂體。盡管5年生存率接近大概率,但復發(fā)率和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很高,這損害了日常功能。
臨床上,CPs患者通常表現為視力障礙(~80%)、頭痛(~60%)、月經不規(guī)律(~60%)、疲勞(~50%)、胃腸異常(~30%)和體重紊亂(~20%)。當腫瘤阻礙腦脊液流動時,腦積水表現為頭痛,進一步發(fā)展為顱內壓升高的癥狀,并且是被證明影響10年總生存率的癥狀之一(伴隨嗜睡、視覺障礙、視乳頭水腫、腫瘤鈣化和手術時粘連),在兒童中更常見。此外,組織學變異也是存活的決定性因素。正如Wu等人在近期的薈萃分析中所證實的,造釉細胞瘤性顱咽管瘤(ACPs)比乳頭狀顱咽管瘤(PCPs)具有更高的復發(fā)風險和不良預后,這主要是由于它們的浸潤性和鈣化限制了完全切除。
手術切除后放療仍然被認為是顱咽管瘤的金標準。除了提供癥狀的快速緩解,外科手術允許組織收集用于組織學診斷。雖然腫瘤切除的目標是全切,但腫瘤切除的范圍是根據患者因素、腫瘤范圍和鄰近神經和血管結構的侵襲性來規(guī)劃的,以避免腫瘤復發(fā)。外科次全切除術(STR)是一種替代方法,有時也是優(yōu)選方法,因為5年無進展生存率為90%,并發(fā)癥比完全切除術少。仍然需要具有更高療效和更少術后不良并發(fā)癥的替代治療。
當垂體受累,腫瘤細胞浸潤垂體柄時,全切是較佳選擇。相反,當沒有被腫瘤浸潤時,較好保留腫瘤蒂。維持垂體柄不改變復發(fā)率,但可減少術后內分泌功能障礙。對成年患者的多項研究表明,應該保留垂體柄,因為它可以減少內分泌副作用。

- 所屬欄目:顱咽管瘤
- 如想轉載“顱咽管瘤可以全切嗎?INC巴教授顱咽管瘤手術病例交流”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luyanguanliu/3266.html
- 更新時間:2023-05-29 17: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