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病因有哪些?垂體瘤大于3cm好切嗎?
發(fā)布時間:2022-04-27 17:45:06 | 閱讀:次| 關鍵詞:垂體瘤病因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 [案例]腦內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垂體瘤病因是什么?大腦底部有一塊骨頭叫蝶骨,蝶骨上有一個像馬鞍形狀的小窩,稱蝶鞍,腦垂體就舒舒服服地躺在里面。腦垂體是一個位于頭顱內的內分泌器官,是機體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全部腺體中較其重要和復雜的器官,是機體內分泌系統(tǒng)的“指揮中樞”(master gland),負責分泌生長激素、泌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影響著人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殖功能。
當腦垂體其中的任何個體出現(xiàn)“叛逆”,均能導致垂體這個“司令部”出現(xiàn)問題,不管是“機構臃腫”(體積增大)還是“胡亂發(fā)號施令”(激素分泌紊亂),均可能給機體帶來嚴重后果。就會造成垂體瘤。
垂體瘤大于3cm好切嗎?
治療垂體瘤的標準首要方法就是手術切除,較大水平切除腫瘤才能確定腫瘤后期不復發(fā)。垂體瘤大小決定著手術切除率,一般小的垂體瘤(大概小于3cm)基本都可以一次性完全切除。大于3cm就得根據(jù)腫瘤的生長方向、腫瘤質地、與周圍組織血管的關系等因素來判斷腫瘤是否可以全切除。大的垂體瘤,有部分也是可以一次性切除,部分需要兩次手術,或經(jīng)鼻蝶入路手術聯(lián)合開顱手術切除腫瘤。
對于垂體瘤的手術指征,Sebastien Froelich教授作為國際法國巴黎Lariboisiere大學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教授兼主席是這樣建議的:當垂體瘤出現(xiàn)了一些肢端肥大、視力改變、頭痛頭暈、庫欣綜合征(滿月臉、水牛背、皮膚菲薄等)、停經(jīng)、泌乳等癥狀,并顱腦影像學檢查明確有垂體瘤的,這時候手術治療就是必要的了,這能幫助完全緩解臨床癥狀,糾正內分泌功能紊亂,保留正常垂體功能等。
目前國際上對于垂體瘤的手術治療是成熟且前沿的了,擁有著很多成功經(jīng)驗。加上本身西方神經(jīng)外科歷史較長,很多國外早已普及的神經(jīng)外科手術技術、相關設備,國內都還尚未開展,這就造成了國內外技術水平的較大差異。但就垂體瘤、顱咽管瘤等顱底腫瘤來說,國際范圍內尤擅神經(jīng)內鏡準確切除的即包括INC國際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集團的法國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和德國Henry W.S.Schroeder教授。但就手術的高切除率和順利性來說,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較為擅長的顯微外科手術也能給患者帶來良好的預后。
INC國際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集團垂體瘤治療團隊
國際神經(jīng)外科“教授”法國Sebastien Froelich教授

在神經(jīng)內鏡技術之外,Sebastien Froelich教授還“筷子手法”,即手術者左手同時持鏡和吸引器,形似持筷狀,右手使用其他器械進行操作,其特點是易掌握、可進行多種操作(包括磨除、電凝止血、吸住牽引組織后以便另一手剪刀剪斷等)、持續(xù)準確吸引,鼻腔處理階段無煙、無血,可以保持術野更加干凈,確定手術順利。原本需要兩人操作的儀器,現(xiàn)在只需要一個人來操作,“筷子手法”解決了手術過程中存在的配合問題,也很大水平上提高了手術效果和準確度。
Froelich教授“筷子手法”展示
——以上案例和圖片來自Froelich教授論文《The Chopsticks Technique for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eImproving Surgical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Surgical Footprint》
國際神經(jīng)內鏡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德國Henry W.S.Schroeder教授

Henry W.S.Schroeder教授作為德國以及國際神經(jīng)內鏡專家,在國際神經(jīng)外科學界享有盛名。他經(jīng)常作為特邀講師指導國內神經(jīng)外科專家開展垂體瘤、腦膜瘤等神經(jīng)內鏡手術技術培訓,普及神經(jīng)內鏡手術在國內的應用,與國內神經(jīng)外科專家共同交流進步。Schroeder教授教授還和德國其他教授一起合著、編纂了《神經(jīng)內鏡手術》一書。在神經(jīng)內鏡設備領域較出名的小兒神經(jīng)內鏡Lotta內鏡就是Schroeder教授在2004年發(fā)明并用自己的女兒Lotta名字命名的。
由Schroeder教授參與編纂的《神經(jīng)內鏡手術》
國際顱底腫瘤手術教授德國巴特朗菲教授

此處還必要一提的是,神經(jīng)內鏡手術之外,顯微鏡外科手術切除垂體瘤很早就應用于臨床,目前已是成熟的術式,對于明顯向額顳葉甚至后顱窩侵犯的較大垂體瘤、經(jīng)蝶竇無法切除的垂體瘤合適。而INC的德國巴特朗菲教授正是對此擅長的,他對于各類顱底腫瘤都能做到順利且較大水平地手術切除,平均切除率在90%甚至以上,完整切除的案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在其所任職的德國漢諾威INI國際神經(jīng)學研究所,巴特朗菲教授一年的順利高切除率手術可達400臺以上。
國內垂體瘤或疑復雜位置腦瘤患者如對自身治療方案有所疑慮或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和預后,可撥打400-029-0925咨詢INC國際專家遠程郵件或視頻咨詢以上國際神經(jīng)外科教授,以獲取海外教授的咨詢意見和專屬治療方案。

- 所屬欄目:腦垂體瘤
- 如想轉載“垂體瘤病因有哪些?垂體瘤大于3cm好切嗎?”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wǎng)址:http://www.zb7199.com/naochuitiliu/1686.html
- 更新時間:2022-04-27 17: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