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INC巴教授來華學術交流:“2022年度中德交流項目合作部分手術回顧”現場剪影
發(fā)布時間:2023-03-21 17:36:25 | 閱讀:次| 關鍵詞:2023INC巴教授來華學術交流
- [案例]斜坡脊索瘤是絕癥嗎?年輕女孩少見惡性腦瘤,INC國際教
- [案例]5歲女孩腦干延髓較大腫瘤國內手術成功案例
- [案例]毫厘級“生命博弈”,INC巴教授又完成1臺腦干延髓示范手
- [案例]生長迅速、切不干凈、總是復發(fā),INC國際大咖一次手術全
- [案例]腦干延髓-頸髓手術為什么風險大、難度高?INC巴特朗菲交
- [案例]INC國際巴教授——10月天壇醫(yī)院交流手術!
2022年下半年11月份至12月份線下學術交流活動,除了正常的教學、病例討論和查房外,巴特朗菲教授還指導了8例疑難患者的手術。其中腦干部位手術6例(4例為已在外院做過手術的再次手術),2例為鞍區(qū)病變手術(均為外院手術過的二次手術),均取得了理想的手術效果。
巴特朗菲教授指導手術的8個病例的術前磁共振資料,每個手術難度都不低
“2022年度中德交流項目合作部分手術回顧”現場剪影
專題報告開始前,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醫(yī)生王勇強副主任講解《我院承擔的江蘇省中德交流項目合作項目簡介》,2022年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被繼續(xù)聘請為蘇大附兒院神經外科指導專家,聘期5年。在INC合作的蘇大附兒院,巴教授多次進行中德合作兒童疑難腦瘤示范手術。
巴特朗菲教授和王杭州副教授還對中德交流項目中手術合作的案例進行回顧講解。天壇醫(yī)院李春德主任以及現場的專家、學員們也紛紛對這位國際殿堂級神經外科專家的手術表達稱贊和感嘆。觀摩教授手術講解的機會難得,現場學習氛圍特別的濃厚。
CASE 1:9歲視神經膠質瘤患兒
簡要病史:2022年6月出現頭疼、視力下降,檢查提示鞍上腫瘤,考慮“顱咽管瘤”,7月予以行鞍區(qū)腫塊切除術,因腫瘤位于視神經,為保留患者視力僅活檢手術,術后病理報告提示鞍區(qū)低級別膠質瘤,考慮毛細胞星型細胞瘤WHO1級。
后求診于INC國際神經外科教授,在巴教授主刀下完成了保神經、近全切的手術效果(切除率達到了95%以上),術后1天巴教授在蘇附兒院長陪同下查房,悅悅狀態(tài)良好。術后5天巴教授查房,可以自行玩玩具視力等正常。
CASE 2:14歲延髓神經節(jié)細胞膠質瘤患兒
簡要病史:患者于2016年底偶發(fā)性左手抓握力量減弱,檢查提示顱腦占位性病變,懷疑神經節(jié)細胞瘤。醫(yī)生表明腫瘤生長緩慢,而且手術不能完全切除,會復發(fā),所以建議手術或保守觀察,家屬選擇保守觀察。前三年基本無變化,后兩年提示病灶緩慢增大,且患者自述身體運動能力減弱。
2021年底因雙側肢體無力加重,左側更明顯。2022年顱腦核磁提示橋腦、左側小腦、頸髓(頸3以上)不規(guī)則信號,小腦區(qū)病灶范圍55*63*121mm,2022年初手術切除部分腫瘤,病理結果提示節(jié)細胞膠質瘤(WHO I)。術后3個月檢查,顱腦磁共振提示病灶范圍33*42*94mm。術后,左側面神經受損,抬眉和微笑等動作受限,吞咽功能減弱,術后至今一直保持氣管切開和鼻飼狀態(tài)。
父母聯系到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教授評估后給出了具體的切除率以及風險,給了患兒父母信心。巴教授術后MR顯示腫瘤得到次全切,患者全程呼吸、心跳平穩(wěn),手術順利?;颊吣壳靶g后恢復順利,無新發(fā)后遺癥,在進一步恢復中。
CASE 3:12歲腦干海綿狀血管瘤患兒
簡要病史:患者于2021年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頭痛惡心,磁共振檢查提示腦干海綿狀血管瘤,醫(yī)生建議保守觀察。2022年6月,患者自感雙腿無力,提示血管瘤少量出血,經過保守治療后癥狀消失。2022年10月突然出現左手無力感,再次檢查提示橋腦海綿狀血管瘤伴出血。母親帶著患兒四處求醫(yī),被告知兒子的手術風險較大:“孩子要做手術的話,會癱瘓,視神經、吞咽功能、語言...可能都會受損。”天無絕人之路,通過國內一些神外專家的,得知了INC巴教授即將來華進行手術示范。巴教授肯定答復:不會讓孩子癱瘓的,肯定不會碰到神經,讓患兒一家堅定選擇手術。
巴教授術后MR顯示腫瘤得到全切,出手術室,小宇即清醒;術后二天正常吃飯;三天可下地行走,術后十天出院。

- 所屬欄目:神外資訊
- 如想轉載“2023INC巴教授來華學術交流:“2022年度中德交流項目合作部分手術回顧”現場剪影”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shenwaizixun/3133.html
- 更新時間:2023-03-21 17: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