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學如何幫助膠質瘤手術?
發(fā)布時間:2022-11-10 20:56:47 | 閱讀:次| 關鍵詞:
- [案例]得了這種膠質瘤,竟有望通過全切手術治愈!
- [案例]保守or手術?國際神經外科大咖揭秘松果體囊腫治療選擇
- [案例]腦干延髓-頸髓手術為什么風險大、難度高?INC巴特朗菲交
- [案例]60多歲王先生腦干海綿狀血管瘤術后2年隨訪情況
- [案例]頻繁頭痛、視力下降,元兇竟是松果體區(qū)腫瘤
- [案例]腦膜瘤全切記錄 | 當腫瘤瘋狂“汲取”你的血液,造成神
手術切除是大多數(shù)彌漫性神經膠質瘤患者的優(yōu)選治療方法。外科手術旨在為診斷提供足夠的組織,減輕腫塊效應,實現(xiàn)細胞減滅。為了實現(xiàn)較大的細胞減少,追求好轉患者的存活率,神經外科醫(yī)
本文有834個文字,大小約為4KB,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手術切除是大多數(shù)彌漫性神經膠質瘤患者的優(yōu)選治療方法。外科手術旨在為診斷提供足夠的組織,減輕腫塊效應,實現(xiàn)細胞減滅。為了實現(xiàn)較大的細胞減少,追求好轉患者的存活率,神經外科醫(yī)生需要在手術過程中識別神經膠質瘤浸潤。由于神經膠質瘤細胞在正常大腦中的彌散分布,這是很困難的。手術中檢測神經膠質瘤浸潤較廣泛使用的輔助手段是成像。標準磁共振成像(MRI),T1加權釓增強(T1G)用于增強膠質瘤,以及T2(T2w)或液體衰減反轉恢復(FLAIR)加權非增強膠質瘤使用。

然而,這些標準的MRI序列在檢測神經膠質瘤浸潤方面不如前沿的MRI序列和成像方式準確。因此,前沿的成像技術以及術中熒光的使用,有可能將切除范圍擴大到標準MRI異常以外,從而好轉患者的預后。
當擴大切除時,需意識到由于腫瘤細胞在正常功能腦中的浸潤而導致的腦功能的潛在喪失。重要的腦功能,如運動功能、語言和神經認知功能,需要得到保護,因為嚴重的發(fā)病率不僅與生活質量下降有關,而且與存活率有關。識別腦功能和白質束的當前標準是術中直接皮質刺激(DCS),這是一種提供電刺激以實現(xiàn)皮質或白質束局部興奮或控制的技術,這將導致功能性反應。多種技術可用于腦功能或白質束的定位。
神經外科醫(yī)生的目標是在通過較大限度地切除獲得的較佳腫瘤學結果和防止因腦功能喪失而導致的嚴重發(fā)病率之間找到平衡。引導神經膠質瘤切除的較新成像技術和定位功能和白質束的成像技術,以實現(xiàn)較大限度的順利切除。
術中成像
術中磁共振成像fMRI和DTI都可以在術中使用iMRI獲得。術中功能磁共振成像(ifMRI)可以在清醒狀態(tài)下使用基于任務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成功定位運動皮層。更有趣的是使用ifMRI靜息狀態(tài),允許在全身麻醉下定位患者的運動皮層。在14名患者中將該技術與樹突狀細胞進行比較,得出62%的敏感性和94%的特異性。術中DTI(iDTI)纖維束成像對皮質脊髓束的定位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全切的敏感性和72%的特異性),這在一項對20名膠質瘤患者的研究中得到證實。另一項研究用iDTI纖維束成像代替樹突狀細胞定位與語言相關的白質纖維束,導致78%的患者出現(xiàn)GTR,22%的患者出現(xiàn)PR,且無任何術后神經功能惡化。上面已經描述了iMRI的局限性。雖然ifMRI不可能取代DCS,但iDTI有可能增加非清醒手術的順利性。
影像學如何幫助膠質瘤手術?我們知道神經膠質瘤在確診時已經擴散到大腦中,因此不可能進行根治性切除。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切除更多的腫瘤可以好轉PFS和OS。由于神經膠質瘤是一種浸潤性疾病,在正常腦中肉眼識別腫瘤可能困難。成像有可能使腫瘤可視化,從而克服宏觀問題。理想情況下,成像方式不會遺漏任何腫瘤,全切靈敏度,并且僅顯示腫瘤,全切特異性。不幸的是,目前可用的成像沒有那么精確。盡管如此,使用當前標準的MRI來指導神經膠質瘤切除對治療有的影響。術中核磁共振成像、熒光和超聲可以幫助完全切除這些標準的核磁共振成像異常。因為我們知道神經膠質瘤超出了目前標準的影像異常,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是擴大切除超出這些異常。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像PET和MRSI,或FLAIR MRI在增強腫瘤的情況下,可以指導這些擴大切除。

- 所屬欄目:膠質瘤
- 如想轉載“影像學如何幫助膠質瘤手術?”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jiaozhiliu/2270.html
- 更新時間:2022-11-11 14:50:23